作者:余文森等编著 出版单位: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4-01

作者简介
余文森,教育学教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专家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
图书简介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哪一项教学改革不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不是为了使学生发展得更好?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编者启动了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套《有效教学的丛书》。 本书是其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角度来谈有效教学。
内容选摘
教学的有效性内在地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我们认为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地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也总是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不断地改进,使之更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并且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其次,我们尝试依据课程标准理念,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激扬老师们的潜质、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对教学不断追求,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编写时,我们立足于一线老师的爱读好用,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案例丰富具体名言或理念,再用操作要点引领老师们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行动。在每一个主题后面,我们还提供了拓展阅读材料,以期让老师们拓宽视野、开放思维。
一读就懂、一懂就用,是我们的追求;用而有效、共同成长,是我们的目标。
本书由余文森提出编写思路和框架,备课篇由黄国才编写,上课篇由刘冬岩编写,听课篇和评课篇由陈敬文和黄国才共同编写。
目录
一备课篇
导读
主题一 研读课标
主题二 钻研教材
主题三 了解学生
主题四 设计练习
主题五 撰写教案
主题六 集体备课
二 上课篇
导读
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
主题二 提问的技能
主题三 倾听的技能
主题四 观察的技能
主题五 点拨的技能
主题六 情景创设技能
主题七 课堂调控技能
三 听课篇
导读
主题一 为师,从听课开始
主题二 准备,带着思想进课堂
主题三 视角,因听课者不同而不同
主题四 联动,有效听课的真谛
主题五 听课要点一二三
四 评课篇
导读
主题一 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
主题二 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
主题三 民主,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
主题四 评课要点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