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推荐书目>>好书推荐>>正文

     
    致青年教师
    2015-03-31  

    作 者:吴非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6-1

    作者简介

    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以来三次获得“林放杂文奖”。著有《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

    图书简介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这是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内容选摘

    大学期间几位老先生的认真给我的印象很深,如今偶尔说给青年教师听,看到他们的无动于衷,便想到,不再是“一个时代过去了”,而应当是“又一个时代过去了”。我们做教师的,应当多看看前辈是怎样做的。

    老一代教师上课的认真及魅力,青年一代也许想不到。听唐圭璋先生讲宋词,场面很大,青年教师和硕士生簇拥而人,他坐着讲课,有硕士生代他板书。其实唐先生为人极其平易,实在是年事已高,气力不足,没法亲自书写了。他讲课时,言必有据,面前放着讲稿,但他基本没看,心平气和,就像在书房里与朋友晤谈。系里的老教师说,当年唐先生讲宋词,上课时偶尔还会取出一支箫,吹出很伤感的曲子,一座怃然。诸祖耿教授是章太炎的弟子,他给我们讲《战国策》时,年已八十。他高度近视,伏在讲台上,用一枚放大镜看着讲稿,边看边讲,连讲一个多小时,根本不在意学生反应;虽然有年轻的学生认为他的课“不好玩”,但也不敢胡来。学校实在是浪费他的生命,不该让他来教本科生的,然而当年动乱甫定,硕士生人数比教授还要少。像诸先生那样的人物,应当说是晚年被耽误了。段熙仲教授,教我们时也已经八十出头了,系里有教师私下里说他是“反革命”、是“地主”,1949年以后吃尽了苦头,平反后,他上课仍是一丝不苟。有一次路遇,我顺便向他请教有关《晋书》中的一些问题,他双手拄杖而立,告诉我:什么问题查哪一本书,某件事在谁的传中,另一本某篇可以参照了看。时间不短了,我担心他老迈,想打住,便推说已经知道了,我回去查书。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

    珍视我们的专业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

    你为什么不快乐

    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

    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

    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

    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

    第二辑 不要急

    那故事是我的

    力戒浮躁钳

    不要急

    愚蠢者的“苦干”

    “没有问题”是大问题

    课前紧张是正常的

    教师不是演员

    在教学实践中创造

    仍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鲥

    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

    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

    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不良习惯是哪里来的

    做一个让孩子们信任的人

    教师仪态也是“范”

    学校的一切都在影响学生思维

    必须遵守的教育伦理

    第三辑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

    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

    ……

    第四辑 尊重常识

    上一条:杏坛英华——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集
    下一条:杏坛英华——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集

    打印】 【返回

    Copyright (c) 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