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玉花
“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能在课堂上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并跟他们自由、随心的交流,在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在2012-2014年度校教学效果优秀奖评选中,信息学院牛秋娜老师获评一等奖。
用心去教学
2004年,牛秋娜来我校信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从教十年间,先后主讲信息论编码等5门信息类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牛秋娜认真热情,情绪饱满,在她看来,组织每一次的教学过程就像写一首动人心弦的歌,需要用心去谱写,语言也要清晰流畅,这其中有时需要轻重缓急,有时需要平缓自然,有时需要抑扬顿挫;非重点的地方可以轻描淡写,重要的地方则需要语气高昂。用这种语气的变化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她说:“要熟练,要有激情有热情,要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投入进来,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牛秋娜不仅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而且大胆改革,敢于尝试。她主讲的“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介于专业基础课与高深的专业课之间的过渡性课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牛秋娜打破传统按教材章节进行的顺序,将第一章的纯理论内容分小节渗入到后面编码实践方法前讲解,并适时穿插同学们日常生活熟悉的手机、电视、电脑等相关软件的应用等话题,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更好地学以致用。
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牛秋娜先后承担了院级重点支持教改项目、校级教改面上项目各1项,开发多个教学小软件,在此基础上申报软件著作权2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3篇,并参与2本教材的编写。项目研究中,牛秋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图书资料的查阅、电子文献的利用,到课堂讨论的开展,牛秋娜都有目的的安排相应内容,如,给学生设置些小的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并在课堂上就此展开讨论等,想法设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把学生的参与度跟期末考试成绩相挂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基于此,牛秋娜申请的“面向过程的考评方法”教研课题成功获批为校教改面上项目。
用爱去关怀
工作10年,牛秋娜8年担任班主任,曾获校级优秀班主任、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
工作中,牛秋娜认真对待班上每一名同学。每当接手新的班级,为尽快掌握班内所有同学的情况,她会利用午休时间跑到学生宿舍跟大家“零距离”亲密交流;为尽快叫上每一名同学的名字,她会给每位同学拍照,然后逐个辨认;为让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学习信心,她会利用班会等时间苦口婆心的去督促、去要求。2008级一位同学,大一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两门功课不及格,其他课程也远远落后于班级的平均水平。不放弃、不抛弃,不让一位同学掉队,为帮助这位同学迎头赶上,牛秋娜多次跟这位同学交流沟通,耐心地帮她找出失败的原因。后来这位同学不仅没有出现不及格现象,毕业之际以高分顺利考取研究生。目前该同学即将踏入另一所高校进行博士阶段的学习。
带着一颗爱心,牛秋娜不仅对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给予关爱,对其他班级的学生,牛秋娜同样耐心细致,尤其对于部分因个人原因出现学习问题的同学,更是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怀。课堂上,牛秋娜发现09级一位女同学总是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仔细询问后,得知这位同学因失去学习信心曾休学一年,进入新的班级后,形单影只,很是孤单。了解到这一情况,牛秋娜每次上课总是有意对这位同学给予关注,经常提问她,并多次在课外跟这位同学交流、谈心,鼓励她走出阴影,迎头赶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同学不仅顺利通过了“信息论与编码”这门课程的考试,而且目前已顺利毕业,参加工作。
用责任去承担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牛秋娜承担了所在教研室的大量工作。2007年以来,作为教学评估秘书,每学期完成全教研室的试卷信息统计、检查、归档、自查以及毕业设计论文及辅助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她还负责教研室各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在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与安排工作;多次负责教研室实践工作量等信息的汇总统计,并负责各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等多门实践课的成绩汇总及系统录入工作。
牛秋娜说,自己很高兴能为教研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完成这些工作中,不仅密切了与同事间的关系,对于自己尽快熟悉业务、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作为主要参与者,牛秋娜和她的同事们完成了多项教学项目的申报,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校级、省级特色专业的申报;信号与系统课程校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的申报等。是2010年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主要参与者;2014年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3+4”对口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撰写者。
教学相长,学无止境。牛秋娜说,这是从教十年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探讨,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与他们一起查阅文献、资料,随着知识的不断延伸,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解决一些甚至连自己事先都没有想到的问题。牛秋娜说,也正是在这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拉近了同学们与自己的距离,也更加激发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